close

螢幕快照 2017-02-04 下午9.24.57.png

利用這個「雞」年的春節假期來了一趟東京巧克力之旅, 巧克力的原料可可生長在靠近赤道的附近,南北緯21度的區間就是俗稱的「可可帶」,過去消費巧可力的地區多在較為寒冷的歐洲北半球,這就是過去可可巧克力產業的分佈位置,而亞洲最主要的巧克力消費市場當然飛日本莫屬了,這也是這趟特別來東京的原因.

巧克力的世界也跟著世界的潮流轉動著, 食品最主流的價值「form Farm to Table 產地到餐桌」在巧克力的世界也產出了「Bean to Bar 」的標語了!也由於過去可多為大量摘種與採收,較無所謂的「風土產地特色」概念,基本上就是一個大混合狀態,可能以外觀與大小決定了品質的界定與價格,然後剩下的就是個品牌藉由自家的「發酵」與「烘焙」技術來決定最後巧克力的口味,基本上是原料供應商來決定了巧克力的風味(或無所謂的風味),只要加上糖與牛奶調和出可口的味道即可,這個時期的巧克力主廚(Chef)就是以調和口味以及造型精緻為主要的發揮, 也是現在大家熟悉的巧克力風貌.

在東京若論上巧克力的王者我想非明治集團旗下的100%Chocolatecafe莫屬了,以一個非原料生產區而言100%充分發揮日本人細膩與整理的特色,將巧克力分成56個號碼各有其特色:No.1-22 單一豆源(產區)No.23-26  糖等多樣甜份  No.27-33 混合牛奶的調配 No.34-40 發現日本(日本元素加入)No.41-50 歐洲品味  No.51-56 歷史經典  , 就這樣日本人再一次消化外來精華轉換為自己的東西.

螢幕快照 2017-02-04 下午9.31.03.png

由於在地風土特色的被強調,各地的可可農也興起了像葡萄酒,橄欖油,咖啡等作物以產地莊園一直到銷售,並以強調各地風土差異而產生的風味獨特感為訴求的各個可可巧克力品牌也像雨後春筍般冒出,最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這間:Green bean to bar 了.

螢幕快照 2017-02-04 下午9.31.40.png

由於強調產區特色,所有的產地來源一定都會以明顯的標示出現!

螢幕快照 2017-02-04 下午9.29.58.png

產品上也會標示清楚產地, 特色, 品種...等等以顯出「Bean to bar」的特色訴求,也會配合試吃體驗讓消費者可以好好的感受差異.

螢幕快照 2017-02-04 下午9.34.03.png

Minimal也是我欣賞的一家「Bean to Bar」巧可力店,在銀座與涉谷有兩間很萌的小店.

螢幕快照 2017-02-04 下午9.33.19.png

包裝也刻意地採用了現代的科技感,而與其他的巧克力或華麗,或民俗風的設計很不相同,就是要Minimal吧.

螢幕快照 2017-02-04 下午9.21.34.png

除了東京街頭超過十間的巧克力名店之外,更可觀的是這個集合全球品牌的巧克力展覽,上面的照片是在B1排隊的人龍,下面的照片是一樓的人龍,相信我絕對沒看錯,我只照到小小的一部份,這是我一早到會場的盛況,我只有「驚呆」了可以形容自己的心情.

螢幕快照 2017-02-04 下午9.21.11.png

arrow
arrow

    Wood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